最常見的血管通路併發症為栓塞、狹窄及感染。由於尿毒症患者往往合併許多高危險因子,如使用人工血管、糖尿病、動脈粥狀硬化、高血脂症、年紀大、營養不良(低白蛋白)、使用EPO、洗腎當中低血壓等。因此有效及早期評估血管通路極為重要,如發現下列不正常現象時盡早安排都卜勒超音波或廔管照影術以排除血管通路狹窄。


 


一、 理學檢查及臨床評估:是否血管通路側肢端腫脹、不易上針、不易止血、血管內有血塊、振顫聲變小變弱、中斷或出現高頻聲(如海鷗悲鳴sea-gull sound)、搏動感(如水鎚water-hammer) 、血管變塌變硬。


 


二、 測量動態(dynamic)透析靜脈壓:較適合評估人工血管。在使用15號針,血流速度200 ml/min的情況下,自體廔管靜脈壓大於125-150mmHg,人工血管靜脈壓大於160mmHg


 


三、 測反循環:較適合評估自體廔管。當通路血流速度小於透析器血流速度時即會發生。有尿素氮反循環法、血液溫度監測法、食鹽稀釋法、超音波稀釋法等,後三者因需要特別的設備應用並不普遍。臨床上一旦發現透析效率突然下降或懷疑血管通路狹窄時,就必需測反循環。測量的閾值為:稀釋法測反循環大於5%,兩針法測尿素氮反循環大於10%,三針法測尿素氮反循環則不建議使用。


四、 測通路血流:有都卜勒超音波、磁振攝影、超音波稀釋法等方法。根據文獻報告利用都卜勒超音波偵測人工血管,血流速度平均300ml/min,兩周內會發生栓塞;血流速度小於450ml/min,兩至六周內會發生栓塞,敏感度約83%,特異度約75%;血流速度平均800ml/min,通路能維持暢通。這個方法最大的好處是非侵襲性,缺點是:不同操作者,判讀的變異可能會很大。至於磁振攝影、超音波稀釋法因昂貴且需要特別的設備應用並不普遍。因此當懷疑血管通路狹窄時廔管照影術仍是黃金準則。


 


血管通路狹窄及栓塞的處理:


 


血管栓塞是導致血管通路喪失的首要原因;而血管通路狹窄又是血管栓塞的首要原因。如能在血管通路發生栓塞之前及早對有問題的血管,利用經皮穿腔氣球擴張術(PTA)加以處理,可提高血管通路的存活率,減少因血管栓塞必需住院做栓塞清除術,甚至重開血管通路的比率。自體血管栓塞須在四十八小時內做栓塞清除術,人工血管栓塞兩周內做栓塞清除術仍有不錯的成功率,做栓塞清除術後最好合併經皮穿腔氣球擴張術(PTA),可降低再阻塞率。


此外血管通路感染、血管動脈瘤、人工血管假性動脈瘤、肢端缺血、竊流症候群、高心輸出心臟衰竭,亦是常見的血管通路併發症。


總之,醫護人員必須非常重視對每位患者的衛教,對血管通路做前瞻性的偵測,而腎友們也要更懂得照顧自己,第一時間與你的醫師聯絡,畢竟防微杜漸是拯救血管通路最好的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怡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